每週文章

Go Home

感恩抗逆

日期:12月28日 2008年

作者:麥耀安


        感恩,因為生命是一份禮物。

 

  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懂得放手。他知道既然生命本身是禮物,生命中再沒有其他東西是他理所當然擁有的。

 

  上一代人最懂得感恩,他們夢想的東西,很少會得到。

  中年這一代也感恩,他們知道夢想的東西,得到一半已經很好。

 

  年輕一代?一部分人很少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不多感恩;另一些很少會得到,但他們會盡一切辦法去擁有,是他們努力、或冒險、或犧牲(純真、貞操,什麼都好)的結果,不是誰給的,也不感恩。

 

  若不懂得感恩,一旦失去,會傷心得難以承受。那種失落,就像看見自己的身體向黑暗的深淵下墮。若懂得感恩、習慣感恩,就像給自己預備一條繩索,在跌下時拉一把。失去固然傷心,但也可以為曾經擁有而感恩。

 

  快樂有一條方程式,感恩是其中的必然元素,有調查研究證明,並非隨口亂說。

 

  感恩,因為這是快樂的源頭。





耶穌的生

日期:12月21日 2008年

作者:麥耀安


  上星期的文章《耶穌的生日》討論的是資料問題,今天的文章討論是的神學問題。耶穌的生帶出兩個問題,基督有沒有起始,若有,祂是不是次一等的神?其次是,道成肉身的基督,祂的人性與我們有什麼分別?

 

  第二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我們的人性是墮落了的人性,基督由於是聖靈感孕所生,馬利亞只是代母,與人的遺傳無關,所以祂所取的人性沒有罪性,是神創造時的原版人性,又因沒有受到罪性的影響和破壞,估計耶穌在性格、情緒、智力、體質上都比任何人優勝。

 

  就是由於人性墮落,基督才來到世界,但祂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並不是祂的起始。《約翰福音》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萬物也是藉着他造的。」(一1-3)這段聖經說道成肉身的基督在創世以前已經與神同在,若父神沒有起始,基督也沒有起始。這一切要數到創造之前。由於神創造宇宙時一併創造時間,我們絕不能以物理學的時間觀念去理解創造前神的存在。

 

  耶穌出生是取了人性,包括肉身,最特別的地方是祂永遠取了人性,也就是說,耶穌永遠有肉身。《希伯來書》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成了血肉之體」;又說,「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這是何等的愛。







耶穌的生日

日期:12月14日 2008年

作者:麥耀安


  在基督教眾多節期中,歷代教會最重視的是復活節,而不是聖誕節,但由於受難至復活這幾天的氛圍比較沉鬱,沒有聖誕、新年那種歡樂氣氛,沒那麼容易激發消費意慾,在商業社會受重視的程度較聖誕節略差。

 

  歷代教會重視復活節的主要原因是神學上的:耶穌的死和復活成就了救恩,教會應隆重記念為門徒贖罪的逾越節羔羊。當然,沒有耶穌的生也沒有他的死,所以敎會也不會忽略聖誕節。

 

  另一個原因是教會明確知道耶穌復活的日期:逾越節的次日清晨,但教會不知道耶穌什麼時候出生。聖誕節的日期,是基督徒把一個朝拜日神的節期改動意義而來的,於主後四世紀由教皇確立,而且由於當時的天文學水平差,引致曆法計算錯誤(每年少約十一分鐘),到十六世紀教皇下令更改曆法時,已經相差了十三天,但希臘正教仍沿用舊曆法慶祝聖誕節(正教的特色是不改動傳統),所以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正教於一月七日慶祝聖誕節。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生時,天使向野外的牧羊人報信,若當時能牧羊吃草,幾乎可以肯定耶穌出生之日不可能是十二月或一月的隆冬,更有可能是九月。但既然不知道明確日期,而十二月廿五日為聖誕節習之已久,更改已無大意思,我們反而要重拾他出生的意義,安靜學習謙卑。





教會中年化

日期:12月7日 2008年

作者:麥耀安


  參加區聯會的《詩篇新讀》課程,鄺炳釗老師每次都用詩篇裏一兩句熟悉的詩句與同學唱金句詩。香港教會已經不流行唱聖經金句詩歌,我還擔心有多少人懂得唱,不料開口唱歌的人很多,很整齊,很好聽。在動聽的歌聲裏,我有另一種憂慮。聖經金句歌流行於七、八十年代,今天來上研經課程的宣道會信徒都懂得唱,表示喜好讀經的多為中年人,年輕的信徒不多。宣道會是否出現中年化的問題呢?

 

  同樣的情形也見於去年的宣教慶典上。四百人的詩班,看上去人人超過四十歲。早幾年宣道會一項調查也顯示,多數堂會的青年人不多,即如宣道會北角堂這等六千人的大教會,青少年崇拜人數不過二百多人,比例甚低。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宣道會堂會的傳道人平均年齡也屆中年,當然中年有其優點,在人生經驗、技能、組織力、財力上都較其他年齡組別優勝,但十年之後又如何?中年人開始退休,若年輕一代不能接力而上,由什麼人來承擔教會的管理、事工和奉獻?

 

  愛民堂的情況不用太悲觀,年輕信徒開始在本堂生根,今年的洗禮是近年來學生信徒數目首次超越成人,這首先是神的工作,但執事會於兩三年前積極回應聖靈引導,調整政策,把資源向青少年事工傾斜也有關係。青少年同工現在花很多時間培育年輕信徒,門徒訓練、組長訓練、團契,盼望他們將來能承擔福音的使命,不過教會期望成年人也不要落後,急起直追。





昔日文章

2021     1月
2020     1月     4月
201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18     1月
201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2010     1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7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